首页 热点专题 赵艾: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建“一带一路”

赵艾: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建“一带一路”


作者:小编 发布日期:2023-09-26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也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中国式现代化有着深刻的历史、实践和理论逻辑,必将为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一带一路”各国共同发展开辟更广阔路径,开创更美好前景。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对新的时代主题


  (一)研判时代主题很重要。我们分析国际经济政治大势,制定改革开放大政方针乃至处理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的总体决策依据,就是对世界时代主题的基本判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如此,10年前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如此,在新时代新征程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也是如此。多年来,我们一向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现在理论界学术界不少人好像依然持这种观点。“和平”是对国际政治关系特别是地缘政治平衡的基本判断,“发展”是对国际经济关系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判断。


  (二)时代主题正在发生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在十字路口,时代主题有无变化,如果有变化,新的时代主题应该是什么。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对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基本判断,也直接影响到共建“一带一路”今后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走向。从全球视野观察和分析,一系列问题表明,和平与发展,这个多年的时代主题已悄悄发生了变化。地缘政治冲突特别是大国博弈加速演进,新冷战抬头,选边站结盟; 过去三年新冠疫情全球持续蔓延特别是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极端气候特别是自然灾害多地频发;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全球性剧烈波动,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加剧,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等等,尖锐地摆在世界各国,也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面前。


  (三)新的时代主题。现在的时代主题或许可表述为“冲突与脱钩”。地缘政治冲突明显加剧。虽然尚未爆发世界大战,但乌克兰局势对现有世界经济政治体系的冲击及其连锁反应,全球整体和平局面已经改变。经济上脱钩愈演愈烈。单边主义、保守主义已不仅仅是抬头,制裁、遏制、脱钩已白热化,经济多极化、全球化出现了危机。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比过去几年的任何时候都客观地摆在共建“一带一路”面前。如果时代主题已经或正在由“和平与发展”演化为“冲突与脱钩”,共建“一带一路”如何应变,在挑战与考验中化危为机,于变局、乱局中开新局、胜局,需要深度思考并进行新的战略考量。9月19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拉开序幕。一开始就遭到了“雷击”,也就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震撼性发言。他在开幕式讲话中再次警告“我们的世界岌岌可危。”他表示:目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正在加剧,全球挑战日益严峻。虽然世界正在迅速走向多元化,但全球治理却陷入了困境,分歧在各个领域都在加深。


  (四)科技革命也是时代主题。除了战争与和平、革命与发展,这些内容是时代的主题。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主题,这就是科技革命。换一个角度看,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走向,从深层次讲,都与科技进步、科技革命有直接的关系。这就不能不提到人工智能。要高度重视科技革命特别是人工智能突破性变革对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冲击,是挑战更是机遇。在我们还没有完全弄明白区块链、元宇宙的时候,Chat GPT(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GPT4横空出世了。美国Open AI人工智能公司推出的Chat GPT不仅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巨大的飞跃,而且或将在全世界引起影响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种变革带给地缘政治变化,带给经济全球化,包括共建“一带一路”的巨大影响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不能不从战略上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同时要考虑控制风险。奇点会不会出现,何时出现,出现后发生什么,目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Open AI正在开发一款比GPT4更强大的GPT5。据悉,该系统已经完成了对人类网络上所有视频的学习,可以瞬间标记出所有它看过的视频中的一切声光信息,并且能够准确预测任何一个人的未来行为和寿命。这一动态引发了人们对于AI的恐惧和担忧,有人甚至认为,GPT5将是人类智慧的终结者,“硅基生命”将会取代“碳基生命”的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就连号称“AI教父”的辛顿也认为,面对“失控AI”,拔电源就好,恐怕你做不到!恐惧归恐惧,担忧归担忧。但不可否认,GPT5令人惊叹地展示了AI技术的巨大潜力和由此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核心内容就是科技革命作为时代主题给全球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变化带来的变革和提升。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也必然给全球政治、经济治理格局带来深刻影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首先是科技革命之变。


  二、中国式现代化为共建“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探索自主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示范


  (一)凝聚了广泛共识和认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是为了人民,这就顺应了各国人民对物质富裕与文明进步的渴望,能够引发广大“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认同与信任,凝聚起“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发展共识,将大大提振“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追求和实现现代化的信心。正像今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举办的中国-中亚峰会上所说的:“我们愿同中亚国家加强现代化理念和实践交流,推进发展战略对接,为合作创造更多机遇,协力推动六国现代化进程。”


  (二)揭示了相同的底层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包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从人类文明的高度,为人类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自主性、可持续性、共生性等提供了底层逻辑的指引。人类文明的丰富多样性厚植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共建“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大多有着丰富多彩、历史渊源的文化积淀。从尊重世界文明形态多样性、尊重各国文化差异性的底层逻辑出发,各国人民在各国现代化道路的方向选择上最具有发言权,契合人权要义。


  (三)提供了美好愿景和动力。中国式现代化为共建“一带一路”为各参与国家推进自主现代化提供了框架基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大多资源丰富,工业化水平偏低。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畅通贸易投资渠道,共建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等投资合作模式,能够大大提高内生增长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今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在上海“世界会客厅”举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蓝厅论坛致贺信时指出,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探索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方愿同各国一道,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和更好社会制度提供新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打造“信任丝绸之路”


  (一)信任是丝路之魂。“一带一路”应该也必须是“信任之路”。我们常说,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又提出要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还提出“减贫之路”“数字之路”“廉洁之路”等等。都非常具有针对性,都对。但所有这些“路”都不能缺少信任,都必须是“信任之路”。离了信任,任何“路”都难建、难行。特别是面对时代主题之变,应对各种冲击、挑战和考验,维护“共商、共建、共享”的稳定性,保持“五通”持续畅通,增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凝聚力,“信任”就更为重要。当今世界,信任是比黄金还要贵重的稀缺资源和奢侈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信任是“国际关系中最好的黏合剂”,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构建起命运与共的全球伙伴关系。


  (二)破解“信任赤字”是当务之急。打造“信任之路”,要有“破”有“立”,破立结合。“破”是破解信任赤字。信任赤字是目前全球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2019年3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发表重要讲话时,首次提出要“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同年的11月14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巴西利亚会晤公开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令人担忧的是,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愈演愈烈,治理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有增无减,世界经济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上升。在2021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再次强调,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再次提到信任赤字问题。从哲学角度看,由于意识形态差异、社会制度不同和利益矛盾纠葛等,不信任是绝对的,信任是相对的。但要和平、要发展,信任又必须是绝对的。和平与发展的大厦不可能建立在不信任的“信任赤字”地基上。破解、消除信任赤字,关键在于尊重,尊重关切、管控分歧、凝聚共识、求同存异。信任的基础是尊重,只有在尊重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减少猜疑,赢得信任。那种唯我独尊、赢者通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做法,只会破坏信任。共建“一带一路”就是秉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政,不以强凌弱,不搞强加于人。


  (三)立规矩、建机制是根本保障。就是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建立并坚守“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准则。敬畏规则、恪守规则,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多年来,我们积极践行在国际社会上作出的每项承诺,认真兑现与国际组织和他国缔结的各种合约条款,对非洲的援助、对联合国的承诺、对欠发达地区的帮助、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支援等。在国际上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如果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必然不会赢得信任。有的国家频频发生撕毁合约等破坏信任的事情,不但降低自己的可信度,破坏各个国家之间的信任基础,而且加剧全球“信任赤字”。中国尊重联合国的崇高地位,严格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办事,遵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在国际规则上主持公道,反对无端的欺凌和压榨,尽力保护小国、弱国的权利和利益,坚决维护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赢得了世界多数国家的尊敬和信任。


  (四)求同从异、包容沟通是桥梁纽带。打造“信任之路”,重在包容。包容需要沟通交流、加强对话并形成机制。交流是理解的基础,沟通是共识的桥梁,增进信任必须加强彼此沟通理解。以交流、交往破解对抗、以交心、理解增进互信。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已超过150个。每个国家不同的历史背景孕育出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和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如何做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关键是在相互包容、和而不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增进互信的基石。因此,新形势下,面对挑战和考验,要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多渠道对话交往机制和平台,加强沟通、交流,协商、减少分歧、消除误会、增进互信,建设更紧密的开放包容伙伴关系。丝路精神的表述就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4句话再提炼一下就是:信任。


  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深化务实合作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需要谋划和实施的工作很多,但千头万绪,重点还是深化务实合作。深化务实合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指示和批示精神,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追求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既深化互联互通合作的“硬联通”,又提升规则规制标准对接等的“软联通”,也要推动人文交流的“心相通”。要把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务实合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务实合作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我国与共建国家贸易和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水平持续提升。正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一是在投资和工程建设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2013年到2022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额累计达1800多亿美元,沿线国家对华投资累计达到800多亿美元,中国与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在工程建设方面,2013年到2022年,中国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超过1.2万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比重超过了一半。


  二是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共建“一带一路”重点是“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即聚焦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关键项目,着力推进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航天、油气管道、电力、网络通信等领域合作。蒙内铁路,亚吉铁路、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雅万高铁等,以这些合作项目为重点的区际、洲际铁路网络建设;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阿联酋哈利法港等,以这些港口建设为重点的“丝路海运”建设,都取得重大进展。蒙内铁路拉动当地经济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中老铁路助力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2021年12月3日开通运营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稳定运行超过20个月,全线累计发送货物突破2300万吨,发送货物品类达到2000余种,发送旅客超2000万人次。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明星品牌,中欧班列已铺画运行线路84条,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从2013年开行之初的80列快速发展到2022年的1.6万列。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7.7万列,运输货物超731万标箱、货值3400亿美元。成为沿途国家促进互联互通、提升经贸合作水平的“钢铁驼队”。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已覆盖我国中西部18个省(区、市),货物流向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港口。


  三是在经贸合作方面。2022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07万亿美元,较2013年翻了一番。占贸易总值的比重,从2013年的20%升至2022年的32.9%。2023年上半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6.89万亿元,同比增长9.8%,高于货物贸易的整体增速7.7个百分点,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其中新能源汽车、机床和家用电器对沿线国家的出口分别增长163.3%、49.7%和26.2%。世界银行的报告也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十年,使参与方贸易增加4.1%,外资增加5%,使低收入国家GDP增加3.4%。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2012—2021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占全球份额提高3.6个百分点。世行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


  四是在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方面。在沿线24个国家建设的82个合作区。如中白(俄罗斯)工业园、中阿(联酋)产能合作园,中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埃塞东方工业园、中印尼青山工业园、中马(钦州、关丹)双国双园、泰中罗勇工业园、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等。截至2022年底,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


  (二)继续做好“五通”这篇大文章。一要深化政治互信合作,继续加强政策沟通,探索建立更多合作对接机制,下大气力落实好已签署的合作文件,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国家、重点项目,统筹资源、精准发力,推动把政治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把理念认同转化为务实成果。二要深化项目合作,继续推动设施联通,不断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深化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巩固稳定提升中欧班列发展水平,提升规则规制标准等“软联通”水平。三要深化经贸合作,继续促进贸易畅通,扩大同共建国家贸易规模,鼓励进口更多优质商品,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场合作,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四要深化金融合作,继续保障资金融通,吸引多边开发机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参与,进一步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五要深化人文合作,继续增进民心相通,深入开展各领域人文交流,加强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往,加快打造一批接地气、聚人心的“小而美”民生工程,夯实共建“一带一路”民心民意根基,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


  (三)不断拓展合作新领域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稳妥开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长点。一要积极推动“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推进传染病联防联控合作,促进中医药合作。二要深入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不断加强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设,深化生态环境和气候治理合作。三要加快“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培育数字领域合作新业态新模式,深化与共建国家在智慧城市、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务实合作,加快建设设施互联和数据互通的数字枢纽,推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数字经济模式“走出去”,提升“丝路电商”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四要打造“创新丝绸之路”,激发创新领域合作潜力,继续实施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四)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实行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深化“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必须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动与共建国家之间的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对接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融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新格局,推动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同时,要统筹考虑和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畅通安全的陆上通道,优化海上合作布局,着力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推动资源共享多元化。深化与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融合发展。推动“丝路海运”和“一带一路”核心区更好发挥带动作用。


  五、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必须统筹考虑风险与安全


  如前所述,当今世界时代主题发生了深刻变化。深化“一带一路”务实合作,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当前,世界发展已进入一个新旧交替的变革调整期,国际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不可控、不可预测因素明显增多。因此,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加强安全保障,扎牢风险防控网络,尤其是强化境外项目风险防控,遵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一是高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一个时期以来,大国博弈更趋激烈,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特别是个别国家以“去风险”之名行脱钩断链之实,导致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呈现收缩化、本土化、区域化等趋势,给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造成威胁。


  二是对全球经济复苏保持清醒认识。目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经贸投资合作持续承压,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不振。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调整的外溢效应影响增大,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风险明显上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体经济面临不少困难,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愈发凸显,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类风险隐患交织叠加,资本外流、货币贬值风险加大,外债成本持续上升,主权债务风险攀升。


  三是有效应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风险。目前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地区热点问题频发,部分国家政局动荡不安,合作不确定性上升;社会治安形势有所恶化,绑架抢劫、非法武装袭击、恐怖主义袭击等问题凸显,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问题不断涌现。


  四是对国内矛盾和问题带来的影响有足够的估计。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需求不足,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问题依然存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反复强调要全面强化风险防控,落实风险防控制度。因此,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做好内外统筹、协同发力,加强与共建国家协同动作,加强风险防控领域多双边合作,帮助共建国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共同细化完善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引导境外项目和企业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切实做好项目合作前的风险综合评估,规范海外经营行为,加强风险源头管控,前置风险防控关口,做到防范与未然。


  总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深化认识,提高站位,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合作和斗争、统筹存量和增量、统筹整体和重点,积极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使其真正成为造福共建国家的“发展带”,惠及沿线人民的“幸福路”。


  (根据2023年9月22日在上海市有关单位举办的“第三届沪江公共外交论坛”上作者的主旨演讲整理)